2024年3月16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经济政策讲堂”隆重开讲,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以“两会后看经济”为题,进行了精彩的第一讲。

白重恩院长讲话
白重恩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面临外部需求较弱、全球供应链调整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国内由疫情后遗症引起的地方财政困难、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缩水和供应链冲击等问题。根据他的估算,疫情三年地方政府的超常赤字累计达到6.7万亿,大部分需要由地方政府自行筹措资金解决。土地财政退坡深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运行,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专项债还本付息、城投债的运行与隐性债务的化解,都高度依赖国有土地出让收入。
他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国的人均GDP离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劳动生产率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同时,中国的高储蓄率以及消费者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都是发展的有利条件。
他指出,应分类评估、多方着手,合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担。需要改规则的就改规则,例如转移支付和收支制度的调整。对于地方政府有自由裁量权的部分,应通过第三方评估和问责以避免道德风险,并应使政府功能和企业功能分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对于不可控和不可预见的部分,应本着谁有财力谁负责的原则来处理。
白重恩指出,新阶段对于政府监管和市场体系建设的需求更强。数字智能经济要比传统经济更加难以监管,而绿色发展需要更加完备的市场体系。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多目标管理使得规则制定与营商环境的改善更具挑战。

讲座现场

教授们开场前讨论
白重恩教授还就企业营商环境、数字智能经济、“双碳”目标、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发展等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讲座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书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笑寒教授主持。讲座持续2小时,现场观众超过300人,精彩报告引起大家强烈的兴趣与共鸣。
“经济政策讲堂”后续将陆续邀请对经济政策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各领域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来为大家分析解读经济政策,涵盖宏观、产业与民生等各方面。讲堂将不仅讨论中国的经济政策,也讨论世界各国经济政策中的经验与教训。不仅关注当下,也研究历史。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讲堂,激发学术研究面向实际经济问题,帮助商业决策更加理性和科学,达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和经济学研究向前发展。
经济学家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作为政策顾问提出政策建议。经济政策的提出、实施与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实问题。经济学家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方向,还为检验政策效果提供实证方法与证据。经济政策讲堂将为经济学家发表政策意见和社会各界就政策问题展开讨论提供平台。
记者:刘 畅
编辑:钟笑寒